UX小课堂:交互设计原则

更新时间:2019-04-20

本文系转载或参考,原文链接》

为什么苹果的接听电话使用滑动的交互?我们都知道,因为“滑动”交互的容错率槛比“点击”高,如果通过“点击”来接听电话,那么在手机放在裤兜里的场景下就很容易误触发。防错,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原则之一。除此之外,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会依据更多的原则来评估或指导设计。

但原则并非凭空出现,而是经过学者们验证沉淀而来。无独有偶,虽然学者们对原则有各自的见解,但它们却有着极高的相似性。所以,为了可以更全面地认知这些原则,我结合了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设计心理学》、《点石成金》、《About Face》、苹果设计原则等经典资料,总结归纳出了以下几点。

可见

功能/信息可见:主要功能和信息必须显而易见,而且还要正确地传达给用户。

状态可见:告知系统的现行状态,让用户知道所处的操作状态。

即时反馈:用户的每一步操作必须得到及时的、明显的反馈,使用户知道某一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操作所产生的结果。

匹配

贴切用户环境:系统的一切表现和表述,应该尽可能贴近用户所在的环境(年龄、学历、文化、时代背景);利用物理环境类比和文化标准理念,让用户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

遵循用户的心理模式:提供一个匹配用户心理模式的概念模式,让用户能够预测操作行为的效果,使行为效果符合用户预期。

包容

容许用户反悔:保证用户在系统上有较高的自由度,让用户能随时退出操作进程,随时撤回,随时返回,随时恢复初始值,使用户能自由探索和尝试。

容许用户出错: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及时准确告知用户出现问题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一致

提供一致的模式:视觉一致性,使用相同感知方式的视觉元素;功能一致性,使用相同的运行方式和类似控件构成功能;内部一致性,产品内部保持一致;外部一致性,跨平台产品或者矩阵产品也遵循统一的产品设计规范/逻辑。

遵循平台规范。

防错

预判出错可能:预判用户可能发生的行为,防止用户容易混淆或者错误的选择。

提前告知风险:在执行具有破坏操作前,告知用户可能存在的风险。

约束:适当地限制系统的操作,可引导用户使用正确的操作方式。

提高操作门槛:增加那些不能逆转的操作的难度,隐藏危险的功能。

提供预览:使用户能够比较直观地及时发现并纠正差错。

减少负担

识别,而非记忆:尽量减少用户操作目标的记忆负荷,动作和选项都应该可见;用户不必记住一个页面到另一个页面的信息;系统的使用说明应该是可见或者是容易获取的。

提供上下文,而不是孤立记忆:提供合适的上下文能让用户被打断后能快速反应他需要做什么。

渐进式呈现:将信息渐进地呈现,在适合的时机给用户需要获取的信息,而不是一次性将所有信息暴露给用户。

隐喻:让用户能从现实世界的机制中获取灵感去理解系统。

符合用户习惯:用户会在其他系统中养成习惯,在新系统中保留用户习惯,以最大程度减少学习成本。

灵活高效

直接操作:允许用户直接操作系统元素,而不是通过其他元素来控制。

减少操作步骤: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步骤,或将步骤转移给系统。

超文本:将不同空间的信息组织在一起,当用户想知道某个信息的相关信息时,直接获取。

自定义:允许用户按自己喜好定义系统功能。

支持批量:为重复性极高的事件,提供批量处理。

提供快捷方式:为极高频事件提供快捷方式,快捷键、快捷入口、一键xx...

简洁

为扫描设计,不为阅读设计:用户浏览系统的动作不是读,不是看,而是扫。易扫,意味着突出重点,弱化和剔除无关信息。

建立清楚的视觉层次。

把页面划分明确定义的区域。

降低视觉噪声:先假定所有都是视觉噪声,除非证明他们不是。

提供帮助

帮助文档:如果系统不适用文档时最好的,但有必要提供帮助和文档。任何信息容易去搜索,专注用户的任务,列出具体的步骤来进行。

适时提供: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说明,而不是随意干扰用户。

易读的文档:合理分类和组织;采用索引;允许用户通过搜索的方式来找到相关帮助信息;帮助主题和相关功能相互链接跳转。

多走半步

行为预测:尽量猜测用户的行为,在低干扰的情况下自动帮用户完成,而且允许用户纠错。

情境感知:利用多维数据,感知用户所处情境,提供预设方案。

调动积极情感

增强互动:系统可以给予用户积极的反馈或贴心的提示。

制造惊喜:在特殊的场景下,埋下彩蛋让用户不经意发现。

烘托情境:通过情感化的表达,激起用户回忆,引起共鸣。

降低焦虑:系统应尽量避免用户等待,至少在等待过程中可以做其他事情,缓解等待的焦虑。

最后,还是老土说一句,原则并非牢不可破,甚至各种原则会有冲突的情况,最终我们还是应该还原到用户场景思考问题。尽信书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