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分析尼尔森十大可用性交互原则

更新时间:2017-08-13

本文系转载或参考,原文链接》

尼尔森(Jakob Nielsen)是一位人机交互学博士,于1995年1月1日发表了「十大可用性原则」。1995年以来,他通过自己的 Alertbox 邮件列表以及useit.com 网站,向成千上万的 Web 设计师传授 Web 易用性方面的知识,尽管他的一些观点可能带来争议,至少在 Web 设计师眼中,他是 Web 易用性领域的顶尖领袖。

尼尔森十项可用性交互原则是从工作以来一直伴随着我成长的好朋友。在做启发式评估时很实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检验自己做出来的界面时候,它都是我们在做交互工作时的一把标尺。所以要整理工作的时候,它自然先排在了第一位。

一、系统状态可见性原则

系统应该让用户知道发生了什么,在适当的时间内做出适当的反馈,告知用户当前的系统状态。

即时反馈是交互的一大重点。可以让用户感受到产品友好,体验流畅,有助于沉浸式的体验。包括点击、手势等,反馈可以是听觉的,比如点击声音;也可以是触觉的,比如点击后震动反馈;也可以是视觉的,比如点击或选择状态,进度等待状态等。

举例说明:用户的每次操作,你都得给他个反馈,成功了就告诉他成功了,失败了就告诉他失败了。绝不能在用户操作后毫无反应,让用户一脸懵的猜到底是怎么了,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同时,如果反应时间有点慢,也请用进度条or等待or下载等动效或其他形式告诉用户当下的情况;千万别让用户在懵逼的情况下干瞪眼。

相关可用性问题:

  • 缺少必要的反馈,没有清晰的系统状态
  • 反馈不持久,用户没有足够的时间注意到或理解
  • 反馈没有立即提示
  • 反馈不容易看到,或不容易理解
  • 提供了不必要的反馈,使用户慢下来
  • 反馈信息让用户产生了误解

二、环境贴切原则(匹配系统与真实世界)

系统应该用用户的语言,用词,短语和用户熟悉的概念,而不是系统术语。遵循现实世界的惯例,让信息符合自然思考逻辑。

不管是网页或者是移动终端,抑或者一些推广活动,都要从用户群体出发,研究用户的所在环境,用通俗易懂且简洁的语言和表现方式来传达信息。还有就是,我们用来设计界面的元素(图标、场景等)也要尽可能贴近我们的真实世界和生活。

举例说明:如上图,对于生活中一些常用的功能,在功能图标的采用上都会选用很符合用户日常生活环境的图标,这样的操作可以提高产品功能的识别度,采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达或者使用方式可以会降低用户学习使用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用户好感。

相关可用性问题:

  • 使用了用户不了解的语言
  • 系统的语言是以系统为中心,而不是用户为中心
  • 任务流程和用户真实使用的流程不一致
  • 系统结构不符合用户对真实世界的理解
  • 系统使用的暗喻或比拟方法不容易理解

三、用户的控制性和自由使用

用户经常错误地选择系统功能而且需要明确标识离开这个的“出口”,而不需要通过一个扩展的对话框。要支持撤销和重做的功能。

要令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可以自由进退,遵循从哪里来就可以返回哪里去的出口,当用户误操作时要给用户提供撤销、重作等相关操作。比如大多数邮件APP都支持短时间内撤回,微信发送出去的消息也支持撤回操作等等。

举例说明:很多文档编辑工具都会为用户提供撤销的功能,比如word左上角的撤销功能,可以允许用户撤销之前的多次操作。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他们通常会试一试新功能,或者是进行一些常识性的操作,如果发现错误他们会希望马上改正错误,试用新的方法,直到成功为止。

相关可用性问题:

  • 在不可逆转的行动之前没有提供足够的警告
  • 没有在适当的时机提供取消的功能
  • 取消功能不明显或者是很难找到
  • 不支持撤销的功能

四、一致性原则

同一产品内,产品的信息架构导航,功能名称内容,信息的视觉呈现,操作行为交互方式等方面保持一致,使界面看上去熟悉并且易于理解,使用用户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执行新的操作,并可以预期操作结果,产品与通用的业界标准一致。也就是:同一用语、功能、操作保持一致。

举例说明:产品中有多处新增的操作,那么,请保持一致都叫做“新增”,而不要有的地方叫“新增”,有的又叫做“添加”。而新增的页面如果内容相同,就请保持形式及内容上的一致。一致性能让用户产生熟悉感继而提升好感。

在同一个产品中,提示用语、弹窗、按钮样式、操作方法和反馈 要保持一致性。一方面,为了保持界面的高度统一,减少用户的考虑时间可以降低用户操作成本,体验更加流畅避免误操作。

相关可用性问题:

  • 界面元素外观,布局,分组不一致
  • 界面元素的命名不一致
  • 系统反馈信息格式不一致
  • 系统提供不一样的方法来操作相似的对象
  • 表达含义不一致,例如在不同的地方红色代表不同的意义
  • 设计标准和通用标准不一致

五、防错原则

在用户选择动作发生之前,就要防止用户容易混淆或者错误的选择。在我们设计产品之初,我们要明确用户体验目标,然后进行用户行为分析(使用中的障碍);在分析时我们可以预判出用户使用时候可能出错的情景,把出错的可能性去除或者降到最低(排除障碍);或者是上线后通过数据分析出易出错的地方,加以重新设计,反复验证,防止用户出错中断体验目标。

举例说明:如果某些操作不能进行,那就置灰或隐藏,不要在用户点击后才提醒不能操作。如果有某些内容不能选择,就置灰或者隐藏,不要等用户点击完成时才告知不能使用。如上图,在用户没有完整填写表单内容时,保存按钮是灰色不可点击状态,这样用户就很清楚的知道保存不了,而在用户完整填写表单内容后,保存按钮呈可点击状态。

相关可用性问题:

  • 输入信息时,没有告诉用户的格式
  • 缺少非语言暗示
  • 界面上不同的物体太相似
  • 没有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的操作进行提示和确认

六、易取原则(识别比记忆好)

尽量减少用户对操作目标的记忆负荷,动作和选项都应该是可见的。用户不必记住一个页面到另一个页面的信息。系统的使用说明应该是可见的或者是容易获取的。

举例说明: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一些需要记忆的内容,或是一些操作路径,或是一些在别处用的到的内容,这个时候我们把这些内容直观呈现出来避免用户记忆。如上图,由于筛选内容过多,用户常常会忘记之前自己选择过的内容,所以在页面右侧会将用户已经选择过的内容呈现出来,让用户很清楚自己已经选择了哪些筛选内容。

相关可用性问题:

  • 系统的使用过于复杂,用户不得不记忆复杂的命令
  • 界面提供的信息不及时,用户不得不自己从系统的另一部分找到相关的信息
  • 图像或符号难以理解,甚至误导用户
  • 菜单,选择或者链接有太多的层次
  • 系统没有保存用户的选择

七、灵活高效原则

系统需要同时适用于经验丰富和缺乏经验的用户(为用户提供便捷,好的软件不但考虑到新用户的需要,也要考虑到熟练用户的需要。不但应对新用户来说简单易学,还要对熟练用户来说快捷,高效,尤其是可以方便地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

这个灵活高效可以体现在很多很多方面。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切不可一味迎合初级用户,或者低估初级用户,把不必要的信息或引导占据重要部分;也不可默认用户为高级用户,做出学习成本高的不易懂难上手的产品;当然,这就需要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善于变通;所以我们要定位好自己的产品,对受众做深度的分析,必要时辅以可用性测试。当然灵活高效还可以体现在我们的产品体验上,不断优化产品,使产品操作起来既稳定又迅速。

举例说明:现在基本所有的外卖APP,都会在用户曾经订单中提供再来一单的功能,同时保存上次的操作记录,这样就很方便用户快捷操作。

相关可用性问题:

  • 系统缺少自动化,没有自动的执行下面的任务
  • 系统没有提供应有的默认值
  • 默认值不正确
  • 使用系统需要太多的控制动作
  • 系统没有提供捷径

八、美观简洁的设计

界面中不应该包含无关紧要的信息,设计需要简洁明了,不要包括不相关或者不需要的内容,每个多余的信息都会分散用户对有用或者相关信息的注意力

现如今大多数用户浏览内容的动作不是读,不是看,而是扫。易扫,意味着突出重点,弱化和剔除无关信息。重点放在焦点区域,使用户一眼便可扫到重要的内容。避免把重要的东西放在不重要的位置,或者不重要的信息重点突出,这都是不可取的。

举例说明:如上图,在进行表单设计时,不需要填写的项就不应该出现,而需要的项也应该分优先级;最粗浅地,必填项在前,选填项在后,一般以星号来区分必填和选填,这样在视觉上用户可以一下子就清楚表单信息的重要次要关系。

相关可用性问题:

  • 用户界面上的元素太大或太小
  • 元素的颜色,形状或者文字不适当,不容易识别
  • 界面元素的移动太快,太慢或不容易觉察
  • 界面过于拥挤,界面元素密度分布不均匀
  • 不同的元素太相似,按键或者链接看上去像一般的文字

九、容错原则(帮助用户认知,判断和修复错误)

帮助用户从错误中恢复,将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无法自动挽回,则提供详尽的说明文字和指导方向,错误信息应该用语言表达(不要用代码),较准确地反应问题所在,并且提出一个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举例说明:如上图,在注册网易邮箱账号的时候,在用户输入注册信息后,系统会检测用户注册的邮箱信息是否存在,若存在则会给出错误提示,并同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因此,当用户遇到错误时,要尽可能提供有实质意义的信息,比如问题是什么,如何从错误中恢复等等。

相关可用性问题:

  • 用用户不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提示,如:system error
  • 没有给出有效的建议
  • 错误信息使用户感到迷惑
  • 错误信息用词不当

十、人性化帮助原则

为用户提供帮助信息,帮助信息应当易于查找,聚焦于用户的使用任务,列出使用步骤,并且信息量不能过大。

在帮助引导用户使用的过程中,在需要必要引导的时候,我们优先选用特定的路径来引导操作,必要提示的时候可以选用2、3、4的提示方法;一次性提示,多用在用户第一次到页面来,记忆成本低的时候;常驻提示,多用于操作时必须注意到的东西,或者必要重要的温馨提示;帮助文档,一般在解释规则或者名词解析时,或者用户新接触到定义不明白的时候用帮助文档。

举例说明:如上图,在充油卡页面会提供油卡的一些使用限制,并且常驻于页面当中。页面底部也会提供说明文档的链接,帮助用户更清楚的了解信息。

帮助性提示最好的方式是:1、无需提示;2、一次性提示;3、常驻提示;4;帮助文档。

相关可用性问题:

  • 帮助信息或用户手册不存在
  • 帮助信息没有意义或使用户更加迷惑

总结

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Usability)在实际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不管我们是作为产品经理PM,还是交互设计师,亦或者是UI网页界面设计师应该熟练掌握。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的核心就是可用性。如果你不可用,那就算是一只废猫了。如果你设计的产品、界面、页面,不好用,不易用,不可用,那整个项目就是白搭。